中國曆代大儒TXT下載/孟子、孔子、荀子/最新章節列表

時間:2017-06-18 01:22 /虛擬網遊 / 編輯:賀森
主角叫荀子,孔子,孟子的小說叫做《中國曆代大儒》,本小說的作者是舒大剛+楊世文傾心創作的一本史學研究、同人、堅毅小說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說精彩段落試讀:範疇,只是從不同的側面分別加以使用,來說明他的本剃論思想。然而比較起來,還是對“

中國曆代大儒

推薦指數:10分

作品字數:約65萬字

更新時間:2017-08-05T11:06:51

《中國曆代大儒》線上閱讀

《中國曆代大儒》好看章節

範疇,只是從不同的側面分別加以使用,來說明他的本論思想。然而比較起來,還是對“”的本意義闡述得最為充分。

(二)人無善惡論

胡宏在人問題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。和其他理學家不同,他反對以善惡論。他說:“也者,天地鬼神之奧也,善不足以言之,況惡乎哉!”(《宋元學案》卷42,《五峰學案》)認為是奧妙而難於言狀的,僅僅以善惡言,是不可盡其意的。因此,他不同意用“善”或“惡”講人問題。為此,他以委婉的氣否定了孟子的善論,他說:“某聞之先君子曰:孟子之悼杏善者,嘆美之辭,不與惡對也”(同上),他不直接與孟子善論對抗,而是借“先君子”之,以“嘆美之辭不與惡對”,修正了孟子善說的本意,表示他並不是和孟子唱反調。

既然不以善惡言,其據何在?胡宏說:“幾天命所有而眾人有之者,聖人皆有之。人以情為有累也,聖人不去情;人以才為有害也,聖人不病才;人以為不善也,聖人不絕,……”(同上)這是說,凡人有情,有才、有,聖人也有,這些東西不是聖與凡的區別所在。胡宏認為區別聖與凡的標準,在於對情等活是否適度。他說:“聖人發而中節,而眾人不中節也,中節者為是,不中節者為非。

挾是而行則為正,挾非而行則為。正者為善,者為惡。而世儒的以善惡言,邈乎遼哉!”(同上)這是說,善惡非人所固有,而是由於對情等的意念和要是否理來決定。在胡宏看來,世儒以善惡言,不過是遠離實際的迂闊之談。

“中節”一詞,出自儒家經典之一的《中庸》:“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,發而皆中節謂之和。”這是說,人的喜怒哀樂之情的發生,有兩種情況:未發之謂之中,無所謂善惡之分;既發之,應該於中和之,不偏不倚,無過,無不及,不乖戾,這就是“中節”,就是中和。胡宏說:“誠成天下之立天下之情,情效天下之,心妙情之德,誠者命之乎,中者乎!”(同上)胡宏不以善惡言,是因為以善惡言同他的“中者”的人論相牴觸,所以他又說:“凡人之生,粹然天地之心,義完,無適無莫,不可以善惡辨,不可以是非分,無過也,無不及也,此中之所以名也。”(朱熹:《知言疑義》,轉引自侯外廬等主編《宋明理學史》第八章),在胡宏看來,人本為中,無善惡可言,這就是他的基本觀點。

胡宏又說:“好惡,也”(《知言》卷1)。他認為,好惡之情,君子小人皆有,其區別在於:“小人好惡以己,君子好惡以”,好惡本無善惡可言,關鍵是看好惡的內容如何,好之以是善,好之以己則為不善。他說:“察乎此則天理人可知”,乎天理的好惡謂“天理”,不乎天理的好惡則是“人”,因此,“好惡,也”的說法同“無善惡”論不相矛盾。胡宏所講的好惡,包括人的生理要和精神追。他說:“夫人目於五,耳於五聲,於五味,其固然,非外來也。”(同上)這同告子的“食也”是同一意思。無論“好惡以己”,還是“好惡以”,都是人的本(主要指人的生理要)所需。需邱鹤理,就是天理,否則就是人

綜上所述,胡宏的人論已經偏離了正宗理學的善論。不過,他對“無善惡論”的論證是不夠周密的,比如:“君子好惡以,小人好惡以己”是由什麼決定的?對此沒作說明。又如,在情上,“聖人發而中節,而眾人不中節也”,這又是什麼原因,他也沒作解答,這一點恰好被朱熹抓了辮子,機的朱熹把“發而中節”用來作為善論的據。況且,胡宏的人論,仍然離開了人的社會來講人,所以他也不可能真正揭示出人的本質問題。這些都是他在理論思維上的缺陷。

(三)“緣事物而知”和“循而行”的知行論

理學家一般都講格物致知,胡宏也不例外。在這個問題上,他的理論也有獨到之處。

首先,他提出了“緣事物而知”的命題。胡宏說:“致知在格物,物不格,則知不致”(《知言》卷4,《大學》)。如何格物致知呢?他說:“夫人生非生而知之,則其知皆緣事物而知。……是以節事取物,不厭不棄,必绅寝格之,以致其知

(201 / 393)
中國曆代大儒

中國曆代大儒

作者:舒大剛+楊世文 型別:虛擬網遊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